close

當志工讓人開心的是,可以和同質性(興趣、個性)很高的夥伴一起,簡言之就是志同道合。人與人在一起是緣分,無法強求也不能勉強,但是志工伙伴的緣分就是這麼神奇,磁場相近卻又來自社會各行業,可以跟志工伙伴開心相處又能學習,當志工不但是開心也是件幸運的事情。

我是志工,我們2020年的志工移地訓練是楊廷理古道(淡蘭古道北路的一段,目前還不夯)。就住在伙伴的老家雞母嶺,夥伴無私奉獻,前幾天他就自行先到山上除草、摘桂竹筍、桂竹筍去青(熬了三小時)、熬豚骨高湯(熬一整天,還好山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木柴)、做豬頭皮、放蝦籠、整理房間等等。

志工移地訓練日期:6/6和6/7

行程活動計畫:

集合地點︰雙溪火車站 (時間09:00)

D1. 雙溪火車站集合→續開車走102甲(三港里/青雲路口 - 左急轉)→產道(蜿蜒+陡) →太子宮/草山戰備道 叉路福安廟)→太子宮→整理裝備→過溪→蓮花池→貨櫃屋→楊廷理古道→蕭家水梯田→豐珠國小→福安廟→楊廷理古道→雞母嶺街52號(雞母嶺街基點→土地公嶺古道→溪畔→太子宮(雞母嶺街42-1號) (晚餐/營火/宿)

D2.早餐→土地公越嶺鞍部→觀景台→草山南峰→水泥路→太子宮(雞母嶺街42-1號→小溯溪(午餐)→整裝(返)

個人行動裝備︰

背包、背包套、哨子、登山鞋/雨鞋、雨衣雨褲、頭燈、個人醫藥、相機、手套、 行動糧、 午餐、 帽子、打火機、身分證+健保卡 、換洗衣物

行程內容:

D1.早上到雞母領大地主志工伙伴老家後,先坐在鞦韆上欣賞百萬海景,然後過溪→蓮花池→貨櫃屋→取回戰利品蝦龍,由於昨天也是午後雷陣雨,一陣大雨已經把蝦籠中的溪蝦沖散了不少,所以收穫還可以。但是涉溪取蝦籠還是自己人生第一次體驗充滿新鮮感,一開始還戒慎恐懼,深怕把雨鞋、衣服弄濕了,後來一不小心踩空了,雨鞋浸到水了,才發現身體沒濕才是大傻瓜,因為這溪水沒有任何污染,溪水除了是清的、涼的,還有甜的滋味。收集完蝦籠後,檢視戰力品有溪魚(紅貓)數條(個頭小的就放走)、溪蝦一盒和毛蟹數隻,(毛蟹是母的,就放走)。中餐大快朵頤一頓,說大啖美食不為過,在漁會工作的志工伙伴的提供鮪魚肚、還有志工提供啤酒、仙草、石花凍、果汁、滷味、辣椒、西瓜、香蕉等,還有豚骨拉麵,根本是吃撐著的。

飽餐一頓後,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,早上晴空萬里,午後卻是雷電交加,傾盆大雨,但還是得上工,因為是移地訓練,所以大夥兒穿著雨衣,冒雨朝「楊廷理古道」前進。經過在地志工夥伴的介紹,因為加入了家鄉的情感及故事,我們不僅感染楊廷理古道先民開墾不畏艱難的精神和血與淚,也感染雞母嶺山村文化與人文風情及這田野山林的古樸魅力,古道不僅是山徑而已,還有好多好多故事。

本來想繼續走蕭家水梯田→豐珠國小→福安廟,但是因為雨勢真的太大了,考量安全問題,就直接折回太子宮夥伴老家。

晚上,吃著昨天去青三小時的桂竹筍、現做的桶仔雞,配著百萬夜景(個人認為和日本函館的夜景有異曲同工之妙),不禁讚嘆當志工真好。吃完晚餐後要上結繩課程,由志工伙伴擔任講師,各種繩子教具就是一大箱,有備而來毫不含糊。平常看他和藹可親,上起課來卻是嚴格的很哪!還要一一確認我們的繩結是否打對,的確這攸關生命安全問題,馬虎不得。在老師驗收後才依依不捨睡意濃濃的互道晚安。

D2.早晨起床後梳洗吃飽早餐,就在志工的帶領下(很多志工可是不含糊,帶刀上山,看到雜草擋住山徑就披荊斬棘),留一條好步道給其他山友行走,今天由於老天爺很幫忙,行程是土地公越嶺鞍部→觀景台→南草山鞍部的土地公廟,福壽宮→草山南峰→水泥路→太子宮(雞母嶺街42-1號),全部達標。我佩服的是夥伴們沿途有人披荊斬棘、有人撿垃圾、有人修路,全是自動自發,弄得滿身是汗是土,真是太了不起了!只可惜,想不透為什麼在山徑還有那麼多垃圾,寶特瓶、菸蒂、果皮、衛生紙等,看樣子台灣的山野教育環境倫理這一塊還需要多加強。

不過令人雀躍的是我們看到了百年土地公廟,廟的歷史甲寅年就是民國3年(1914年,大正3年),據說淡蘭古道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土地公廟,有很多已經被被埋沒在荒煙蔓草中,所幸今天志工將土地公廟前後做了一番整理,希望這些歷史古道不再遭埋沒,臺灣也能有一條朝聖之路,我們一起加油!在土地公廟視野真好,心情真好。要不是看天氣似乎又要下大雨了,真是可以多待一些時間,匆匆趕下山,從遠處就聞到了飯菜香(有志工志願留守準備午餐,大展身手,沒想到平常充滿書生味的夥伴竟然是神廚),用餐後,大家整理垃圾的整理垃圾、整理房間,結束愉快又充實的志工移地訓練。

 

後記

1.為什麼寫這篇文章,目的有二,其一,當志工真的很快樂,歡迎喜歡山野的朋友一起加入,其二有空真的可以到楊廷理古道走一回。

2.淡蘭古道是清代連結淡水廳及噶瑪蘭廳(臺北與宜蘭)的重要道路,淡蘭古道全長約200公里,自北而南,分別從瑞芳到石城及大里、暖暖到澳底、六張犁到礁溪,是臺灣第一條長距離步道系統,被行政院核定升級為「國家級綠道」,共有41條山徑。每一條山徑,讓我們感受的不只是山徑綠意,更有著近200年的人文歷史。而「楊廷理古道」,是指清代臺灣知府楊廷理在嘉慶年間開闢的入蘭道路,距今約二百年,學者研究推估這是清代台灣山區最早的一條官道。但由於這條古道的文獻缺乏,又年代已久,究竟實際路線為何,尚未有論斷。淡蘭古道北路是指牡丹-燦光寮古道-楊廷理古道-雞母嶺街-澳底。雞母嶺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是昔日擁有200多甲水梯田,為淡蘭古道重要聚落之一。

3.楊廷理古道有非常多的登山口和山徑,建議要做足功課,不要輕忽,尤其是夏天,地形關係很容易午後雷陣雨,造成危險,登山前須審慎評估氣候因素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淡蘭古道 楊廷理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夫老妻二人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